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三国:关家逆子,龙佑荆襄 第1075节 (第2/3页)
手,更紧了许多。 …… …… 成都,一方酒肆,这是一间颇为雅静的房间。 三张桌案,诸葛亮在左,诸葛瑾在右边首席,次席是他与诸葛亮的儿子——诸葛恪。 “听闻兄长与元逊在许都城时背弃东吴,投诚于吾主刘皇叔,亮起初……还不信,直到东吴亡国的消息传回,弟方知……弟与兄长同室为官,侍奉一主的日子即将来临,弟不胜欣喜,不胜欣喜啊!” 诸葛亮举起酒樽,一饮而尽。 他很少饮酒,这次是双喜临门,法正无恙,主公刘备振作,兼之兄长来此成都,无论如何……今日的诸葛亮也要放肆一回,与兄长不醉不归。 诸葛瑾与诸葛恪也适时的举起酒樽,一饮而尽…… 随后,诸葛瑾张口,“昔日……曹操为报父仇,兴兵去讨徐州,屠戮彭城,泗水为之不流……我琅琊诸葛氏被迫举家南迁,那时……叔父诸葛玄提议,让堂弟诸葛诞留在琅琊坚守祖业,静观其变……他则赴淮南投靠袁术,作为其属吏……我年长,赴混乱的江东闯荡……以谋发展,孔明与均弟年幼……由两位姐姐领往并无战祸的荆州,避祸于乱世……无论未来如何,诸葛氏一脉总会延续下去……” 说到这儿,诸葛瑾抬眼望向诸葛亮,他的嘴角咧开,淡淡的笑了:“倒是没曾想,哪怕在荆州,在你的助力下,你大姐嫁给了名士庞德公的儿子庞山民,你二姐也嫁到了荆州首屈一指的大族蒯家……你与均弟也入刘表所办的官学,结实了一众当地才俊,更是拜水镜先生司马徽为师,娶名士黄承彦之女……最终三顾茅庐成为了玄德公手下首屈一指的谋士,隆中一对,赤壁一战,鼎足三分……哈哈,为兄本以为在江东诸年谋下一官半职,已然卓绝,不曾想……比之吾弟,我这寥寥成就实是难登大雅之堂,是萤烛之火比肩日、月了。” “兄长切莫这么说……”诸葛亮回道:“兄长在东吴也是重臣,鲁肃、吕蒙之下,也便轮得到兄长了……此番孙仲谋突袭荆州,谋诛关家父子……关云旗运筹帷幄,将计就计……谋算江东,本也在我意料之外……或许也是在鲁子敬的意料之外,更莫说最终……东吴亡国一事,意料之外……都是意料之外罢了,若是天下依旧鼎足三分,兄长之才早晚有一日将翱翔于江东,何至于如此妄自菲薄!” 寒暄也寒暄完了…… 接下来该步入正题了。 诸葛瑾话锋一转,压低声音问道:“孔明啊,将恪儿过继于你之前,我便问过你的身子,现在我还是想问,现如今,你还是虚弱至极?绵软无力么?” 呃…… 这话题,突然好像就有点儿超纲了。 诸葛恪惊愕的望着父亲,也惊惶的望向诸葛亮……有些不可思议,父亲……这问的也太直接了吧? 他哪里知道,在古代,一个家族最看重的就是传承。 一个家族的男子,他便是个地痞、无赖、十恶不赦……那都不打紧,但他若无后,那这不孝的罪名可就大了! 反观诸葛亮,他好像一早就预料到兄长必定会把话题引到这里,他习惯性的煽动着羽扇,沉吟良久,方才吟出,“兄长是不舍得恪儿了吧?如今时局变了,兄长的心情……愚弟如何不能感同身受呢?” 俨然,话题已经引到了这继子诸葛恪的身上! …… …… 第558章 风送雨,雨随风,汉道通时有麟凤 ——『愚弟如何不能感同身受呢?』 当诸葛亮这一句话吟出,且传入诸葛瑾的耳畔中时,诸葛瑾与诸葛恪均是一怔。 他们生出了同样的感觉,那所谓的过继,似乎……在诸葛亮眼中看的很淡,并无太过认真。 哪怕是如此,诸葛瑾依旧张口:“孔明,你的意思是?” “我这样的人便是有个儿子,怕是也无暇照顾,我这样的人,又怎么配有孩子呢?” 诸葛亮的声音再度吟出,只是语气中带着些许沮丧。 但这份沮丧并不是失去诸葛恪这个“儿子”后的颓然,更像是,他与黄月英几十年都“无子”,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他已然认命了一般。 他这样的人,唯有一颗“公”心,他哪里配有家人哪? “我想起……琅琊老家时,当听说那曹操屠戮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