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关家逆子,龙佑荆襄_三国:关家逆子,龙佑荆襄 第1058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三国:关家逆子,龙佑荆襄 第1058节 (第3/3页)

丧么?

    明明已经找出问题所在,且已经能够辩证的下药,但却依旧没有救下那些病患,这是张仲景无法接受的。

    也是让他耿耿于怀的!

    事实上,在古代……一种“药方”的出现,往往是需要大量的尝试。

    神医……之所以是神医,不是因为他天生医术精湛,恰恰是因为他治死的人多了,方子下的多了,经验也就更多了。

    倒是关麟……

    张仲景提到“淤血”,让他联想到“冠心病、脑梗、心梗”。

    当然,后世“搭桥”的手段……那是无药可解的最后一步,何况……如今这个时代,官医署的医疗水平根本做不到。

    那么……

    关麟只能拼命的在脑海中搜索对应的方子。

    张仲景没有找出药方,那并不代表……张仲景之后的医者,千年的尝试中没有寻觅到“活血化瘀”、“治疗冠心病”的方子……

    再加上……法正应该还没有到需要“搭桥”的“脑梗、心梗”那一步……

    只要想办法让他体内的血管能通就行!

    这……

    关麟眯着眼,突然……他的眼眸中精芒闪烁,他还真的回忆起来了一个方子。

    是清代的著名医学家王清任,他所著的《医林改错》……关麟曾在中医学的课堂上研学过。

    之所以对他印象深刻……

    是因为在清代,观察人体,是一件不容易被世俗认可的事儿,可这位先生为了搞清楚脏腑、血脉等问题到底怎么回事!

    可以说……哪里要斩犯人,哪里要凌迟处死,他必然到场,站在前排……仔细观察。

    甚至面对那些可怕的尸体,他还会上前进一步的研究。

    也是凭着这一股轴劲儿,他对脏腑、经脉等中医学概念,有了比前人更加深刻的见解和认识,其中就包括淤血。

    当然,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创制的一首“血府逐瘀汤”,成为化解瘀血的千古良方,沿用至今。

    心念于此……

    当即……关麟提起笔在竹简上开始迅速的书写着什么。

    唔……

    张仲景好奇连忙凑了过去,而在他的眼眸中,一味味中药的名词引入眼帘。

    ——『当归,生地,桃仁,红花,枳壳,赤芍,柴胡,甘草,桔梗,川芎,牛膝。』

    ——『用水煎服!』

    嘶……

    张仲景一边看,心里一边盘算。

    说起来,他是当世医圣,寻常的药方他不会放在眼里。

    但,因为有此前……关麟用几十本医书……教授他的三个弟子,将他张仲景从鬼门关愣生生的给拽了回来……

    即便关麟的医术也就是一知半解,但……珠玉在傍,璞玉在后!

    张仲景对关麟写下的药方极为认真。

    乃至于看着这药方,他不由得在心头分析起来:

    『当归、川芎、赤芍、桃仁、红花是负责活血化瘀的,牛膝是负责通血脉,引血下行而化郁滞的……这些组合在一起,目的是把瘀滞在一团的血化开!』

    想到这儿,张仲景不由得陷入更沉重的深思,心头感慨道:『只有这样么?』

    他再往下看……

    是柴胡,是桔梗,是枳壳。

    这些中药在寻常人的眼中或许只是个名字,可对于医圣张仲景而言,这些药材的组合……就像是为他打开了一扇全新世界的大门。

    『噢……原来如此,血为气之母,气为血之帅。要想化瘀血,必须行气。所以,云旗公子就用‘柴胡’疏解肝气,用‘桔梗’开肺气,用‘枳壳’来行中焦脾胃之气。如此一来,和行气有关的肺、肝、脾三脏之气得以行通,自然就能更好地行血了。原来如此……原来如此……』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