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九十七章 西北皆震恐,加急造马蹬终  (第1/4页)
    荥阳属于原河南尹、今河南郡,赵旻之所以留下仍任司隶校尉的钟繇,便是想了解清楚,荥阳冶炉如今的准确情况。    钟繇却未回答此问,而是作揖道:“主公,而今刘元颖、夏侯妙才二人,尚在文若府中。    文若欲任刘元颖为议郎之闲职以示惩戒;至于夏侯妙才…文若或欲将其人引荐于主公也。”    议郎是郎官,属光禄勋直管,西汉秩比六百石、东汉提升为六百石。蔡邕曾任此职。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APP,&~更多.免费*好书请下载塔~读-小说APP。    如今的议郎,确实是闲职。    赵旻哈哈大笑:“文若先生深知旻心也!夏侯妙才虽有勇无谋,然亦为猛将,旻略加点拨此君,便可堪大用。至于刘元颖,旻且察其言、观其行。”    赵旻突然想起,自己似乎还欠兖州泰山士族一个承诺。    于是心念电转间,赵旻想出一条可行之策。    这时,钟繇又道:“主公,荥阳冶炉曾于初平年间,为西凉贼军所毁,而今之冶炉已远不及前炉也。”    初平年间,便是西历190至193年。显而易见,这又是李傕、郭汜做的一件大好事。    凉州人这是有多恨大汉朝廷?    赵旻将心中那个念头搁到一旁,蹙眉道:“元常先生,如此说来,而今荥阳冶炉每日可产钢坯几何?”    钟繇叹道:“主公,不足四十石也。且主公有所不知,为量产曲辕犁,今钢坯供不应求。”    赵旻这才想起,自己曾将曲辕犁图纸交给弘农匠人。    塔读小说,无广>告^在线免。费阅&读!    于是赵旻忍不住想知道,曲辕犁使用效果如何。    “元常先生,曲辕犁今已用于屯田?”    这次轮到钟繇失笑。    “主公,七月关中流民种植高粱时,便以曲辕犁耕地,今冬小麦已出苗耳。关洛二地今已非火耕水耨之法。”    钟繇语气之中带着些许揶揄,当然,对臭不要脸的赵旻而言,他根本不在意。    钟繇的意思不言而喻,高粱、冬小麦皆用曲辕犁耕种。    赵旻也极为清楚,历史上汉末三国关中、凉州屯田时,别说直辕犁,兵卒及流民们,甚至连简易的耙犁都欠奉。    他们的耕种方式,是非常粗放的火耕水耨之法。    您还别瞧不起这个,现代社会,巴西人…不是益州巴西郡,是南美巴西人,还在用这种耕种方式。    因为此举可同时解决施肥、除草两大问题。请下载小说app爱读app阅读最新内容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APP,&~更多.免费*好书请下载塔~读-小说APP。    董昭见楼已经歪到了姥姥家,登时忍俊不禁。    “主公,元常兄,马蹬之事,当何以解决?”    赵旻反应过来…且慢,老子是如何从马蹬扯到火耕水耨上的?    这个问题问得极好!    赵旻摒弃杂念正色道。    “元常先生,一对马蹬不过三四斤,以之配于三万骑兵,两千石钢坯便足矣。    而今荥阳日产铁既有四十石,半月之内,便先以钢制马蹬如何?”    汉代一斤是近二百三十克,所以,半月荥阳冶炉的冶铁量,足以制六千余副马蹬。    钟繇颔首:“主公,既如此,颖川、南阳及弘农三地之铁官便专制农具,此三地相加,产量约为荥阳冶炉一倍。”    汉末铁官制度崩坏,连最大的荥阳冶炉,日产铁量都是巅峰期的五分之三,其余铁官可想而知。    本书~.首发:塔读*小@说-APP&——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荥阳本地产煤,其对岸的河内郡(后世焦作、晋城一带)则产铁矿,所以,终东汉一朝,荥阳铁官产铁量天下最高,没有之一。    商定此事后,赵旻取出炭笔及各类绘图尺,细细绘制出两份马蹬、陶制模具图纸,并将其交给钟繇和董昭二人。    汉末有马鞍和布制单马蹬,赵旻这种铁制双马蹬,完全可以迭代升级。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