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777章 两淮一害 (第1/2页)
凤阳被破、皇陵被毁,又有一人出现在面前,杨一鹏麻溜的选择了投降。 “父亲,一家老小已得统帅照拂,迁居山东,勿需担心。” 杨昌朝跪在杨一鹏的面前,所说的话让杨一鹏明白,情势已不可改。 中都被西北义军攻破,朱家皇帝祖陵被掘毁,此事肯定有人要担责。 不用别人劝说,杨一鹏也知道,他这个河道总督难辞其咎。 为此而掉脑袋一点都不意外。 现在山东将他的后路都断绝了,把他的家人都带到了山东,这在朝廷眼中和反叛没有什么区别。 他就算浑身是嘴也解释不清。 事已至此,杨一鹏别无选择。 “统帅,日后承蒙恩泽,老夫定当恪尽职守,不敢怠慢。” 获得杨一鹏的效忠,左梦庚还是很开心的。 杨一鹏绝对算得上是能臣干吏,播州之乱的彻底平息就是他的手笔。 留在朝廷当中纯粹是明珠蒙尘。 “大友公,如今天翻地覆、百废待兴,大好河山、万千百姓,正缺有识之士拯救。腐朽没落的朝廷可对不起您的一身本事。” 见到左梦庚谦逊有礼,杨一鹏十分受用,不再觉着变节是不可接受的事了。 “家人时常来信,言及山东诸般新政,也令学生无比叹服。从今以后得以在统帅麾下做事,聆听教诲,荣莫大焉。” 既然杨一鹏这个河道总督都痛快投降了,淮安知府王昌时更加没有必要恪守名节。 他的家人、亲族全都在山东,更有不少人早已为新政权做事,他也不想有家不能回,成为孤魂野鬼。 随着杨一鹏和王昌时的投降,淮安府不战而定。 三千多明军纷纷放下武器,也保全了性命。 在杨一鹏和王昌时的陪同下,左梦庚走进了这座淮左名城。 只是淮安给他的第一印象并不大好。 破败! 放眼看去,到处都是一副破败的景象。 即便是应该护佑城池和百姓安全的城墙,也都是一副摇摇欲坠的样子。很多地方缺砖少瓦,露出了里面的土层。 这样的城防根本就不需要什么火炮,哪怕是用撞城锤,也就是几下的功夫就能撞塌。 看到左梦庚脸色不渝,王昌时赶忙解释。 “非是学生不用心经营,实在本地饱受黄河之苦。这城墙是修了塌、塌了又修,反反复复,无穷尽也。” “这里经常遭受水害吗?” 听到左梦庚询问,杨一鹏和王昌时纷纷大吐苦水。 “统帅有所不知,两淮本为安康之地。唯有一害,便是这黄河。” 而听了杨一鹏的讲述,左梦庚才对两淮之地有一个明确的认知。 金明昌五年,黄河在阳武故堤决口,滔天的洪水淹没了整个封丘县,一路南下侵夺了淮阳以下的淮河河道。 这一下两条大河合并成一体,立刻给地势平缓的淮左地区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特别是明朝建立以后,为了供给北方所需,需要确保运河畅通。因为这个,只能睁着眼睛无视两淮的客观环境,任由黄河肆虐。 特别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