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千两百四十九节 调整(1) (第3/3页)
自己的命来救老百姓。 将冬小麦的工作布置完成,刘彻就将话题转移到另外一个重要议题上,问道:“今年考举在即,卿等对于今年考举有什么想法?” 自第一次考举举行至今,已经过去了将近七年。 七年来,通过考举,上万年轻人走入官场。 他们渐渐的成为了现在汉室政坛不可忽视的一支力量。 自然,朝野对于考举的态度,也越来越重视了。 考举甚至已经取代了一年一度的大朝议,成为全天下最关切的事情。 对寒门士子来说,他们当然更关心考举的公平公正和透明。 但对广大列侯勋贵和两千石肉食者来说,他们无疑更关心,每年考举释放的那些肥缺。 譬如,宫廷之中的侍中、尚书、谒者。 以及丞相府、御史大夫衙门、车骑将军行辕、少府、廷尉等重要部门的文吏。 这些年来,列侯勋贵们已经习惯了自己先天性享受优待和加分。 至于公平公正?这是什么?好吃吗? 由此,引发了寒门与勋贵之间的矛盾。 这个矛盾虽然现在还看不出什么,但在可以预见的将来,迟早会出事! 而且,刘彻敢断定,肯定是勋贵先胜后败。 原因很简单,勋贵手里掌握的武力和权力,是寒门士子们远远不及的。 但寒门士子的韧性和恐怖潜力,却必然是勋贵们所不能企及的。 更何况,勋贵内部,恐怕也会出现同情寒门士子的人。 为了不至于在未来,勋贵和寒门对立,闹成西汉版的牛李党争,刘彻决定对考举制度进行改革。 反正,这个制度是他创立的,自然可以让随心所欲的改革。 而群臣一听这个话,自然也都懂了。 因为过去,天子从未在考举之前问过他们有关考举的想法。 自然,群臣都俯首道:“臣等伏唯陛下之命!” 考举这等大事,皇帝没有点名,谁敢单独开口? 刘彻却是微微笑着,道:“朕打算在今年,在考举之中,加考一次时事之卷……” “其题以汉兴以来天下大事及国家诏命为本,考其士子对于天下之了解,以免出现滥竽充数之辈……” 刘彻从来不信什么足不出户,可知天下大势这样的鬼话! 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一个死宅,宅在家里面,天天对着书本,他能知道什么狗屁天下大势? 刘彻甚至觉得他可能连村里的大势都未必能搞清楚! 更何况,作为皇帝,刘彻当然需要天下官员都能够清楚他的意志和思想,与整个官僚集团随时与他保持一致。 那,还有什么比得上后世天朝的大杀器学习领会上级精神? 在过去,刘彻就已经尝试过在考举之中,加一些时事的考题了。 譬如甲子诏谕啊,太宗的《议佐百姓诏》等等,都一直是必考题。 现在,单独将这些东西作为一个科目来考试,也不算过分。 是以,群臣皆道:“陛下圣明,臣等谨奉命!” “除此之外……”刘彻敲了敲手背,道:“朕打算取消所有列侯及两千石弟子的加分,仅保留宗室、义士后代及忠臣后代的加分……” 刘彻笑眯眯的望着众人:“卿等可有什么意见?” 怎么可能没意见? 要知道,从前,有这两千石及勋贵加分选项时,群臣都可以保证,哪怕自己的儿子是草包,也可以混了一个考举士子的身份回来装。 而如今,这个政策却等于堵死了这条路。 然而…… 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有些不敢说话。 原因很简单,汉室政坛,早已经不是元德元年和先帝时期的政坛了。 这六年多来,政坛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最显著的就是数以十计的列侯家族倒台,而新兴军功贵族崛起。 这些新兴军功贵族,无疑都是天子的铁杆和脑残粉。 这就使得,现在的贵族官僚集团,再也没有能力像过去那样可以维护自己的特权地位了。 ……………… 不知道为什么,最近老失眠,结果就是白天昏昏欲睡,晚上哈欠连连,唉~我快成废蛇了 明天必须爆发!(未完待续。)要离刺荆轲的我要做皇帝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