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千一百七十一节 友邦惊诧 (第2/3页)
长城,跟尹稚斜时代一样,与汉军在整条长城上开战,烽火遍世界。 不仅仅汉地百姓的生命财产会受到严重威胁。 更可怕的是,这样的大战,还会让整个北方的民生经济陷入崩溃。 万一老天爷不给面子,稍微来点灾害,很可能就会导致一场遍及北方郡国的饥荒。 战争,从来都不是想象中那么简单。 所以,老祖宗们早就知道:国之大,好战必亡,忘战必危! 一直打打打,即使取胜,也是得不偿失的。 汉家需要时间,需要一个短暂的和平时间来抚平高阙之战带来的创伤和北方的经济民生社会的平复。 更需要时间来扩军备战。 而匈奴人居然愿意给汉军时间。 这真是让刘彻有些意想不到呢! 原本,刘彻甚至都已经做好了,放弃某些长城的突出地带,撤退当地百姓的准备。 “陛下,臣听说,有匈奴副使,悄悄的通过中间人,向主父偃提出了私下会面的意思……”颜异在一旁笑着道:“看来,匈奴人内部,不是一条心啊!” 刘彻笑了一声。 匈奴人什么时候团结过? 五单于并立之时,打出狗脑子也就算了。 哪怕是在其鼎盛时期,所谓的雄主老上单于统治之时,以刘彻所知,匈奴内部就爆发过不下五次的内讧。 老上甚至亲手杀死了自己的叔叔和儿子。 囚禁了自己的舅舅跟幼子。 至于如今的军臣? 他从来就不是一个能善于团结和拉拢他人的君王。 恰恰相反,他总会自以为是的做出很多破坏匈奴团结,引发不满的决策。 更要命的时候,很多时候,他还自我感觉良好。 无论是尹稚斜的事情,还是东胡王卢它之的处理上,都暴露出了这个匈奴之主,实际上就是一个经验不足,做事情犹豫不决的主。 “好在尹稚斜死了!”想到这里,刘彻就不得不庆幸。 尹稚斜若是活着,恐怕,此刻,他已经可以纠集起那些对军臣不满的人,借口军臣丢失高阙和阴山,从而正大光明的推翻军臣的统治了。 正如他在历史上做的那样。 “那个匈奴副使跟主父偃谈了些什么?”刘彻好奇的问道。 “回禀陛下……”颜异答道:“现在还不清楚……” “哦……”刘彻点点头:“有结果,就通知朕!” “另外,再将归义单于给朕召来……”刘彻接着吩咐。 在这一两年内,汉军主力都不大可能出塞。 但没有关系。 夏义是拿来干什么的? 就是养着来去跟匈奴人干的! 挑起匈奴的内战,对于现在的刘彻来说,自然是最好的选择。 匈奴人打匈奴人,汉室就可以隔岸观火,选择最恰当的机会,加入战争,给与军臣致命一击! 从而快速的结束军臣的统治,在草原上建立起中国的秩序。 ……………………………… 此刻,在长安城外的那个亭里附近的一个密室之中。 主父偃正与那位匈奴副使,谈的非常融洽。 可以说的上主宾俱欢。 这位副使,是出生于挛鞮氏的王族成员。 当然,他是别部的挛鞮氏,而且是历史悠久的别部。 按照匈奴的传统,除了拥有继承单于权力的左右贤王以及辅佐单于统治草原的左右谷蠡王可以准许依然冠以挛鞮氏的姓氏外。 其他诸子,一旦单于驾崩,都要自立门户。 这就是别部的由来。 匈奴的大部分别部,都会选择随母姓或者以山川、部族或者其职务为姓。 这位使者就是来自名为瓯脱氏族的成员。 瓯脱在匈奴语言之中是居室、土穴的意思。 也可以用在某些边境地区的缓冲地带,用于形容当地的情况,意思是需要警戒和警惕的地方。 而瓯脱氏族就以此为名。 顺便说一句,假如,将瓯脱这个词语翻译成汉语。 那么,最准确的翻译是守望者。 瓯脱氏族,就是世世代代为单于守望和警惕某些重要地区的氏族。 其实,就是匈奴的斥候部队。 瓯脱氏族是匈奴最古老的别部之一,他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