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千一百六十六节 决心 (第2/2页)
不得不让人联想到,他可能是蒯通的再传弟子或者徒子徒孙这样。 所谓名师出高徒。 蒯通如此厉害,这个主父偃自然应该差不多哪里去。 所以,汉军上下,都有些期待。 期待见证一个新的典故,或者说新的成语的诞生。 要知道历史上,纵横家发明和创造的成语,数之不尽。 其中大多数都是脍炙人口,天下皆知。 譬如得寸进尺、人情冷暖,世态炎凉、隔岸观火、长袖善舞等等等等。 在世人的印象里,纵横家出马,必然能创造一个新的典故,一个新的成语。 而在过往的历史上,每一位知名的纵横之士,都至少创造过一个被明载史册的典故或者成语。 一个新的成语!? 多新鲜的事情! 不仅仅汉军,就连长安城的八卦党也对此表示非常有兴趣围观。 所以,在长安城外的那个名为‘渭河亭’的亭里附近,许多的八卦爱好人士,游离徘徊,还有小说家,拿着笔墨,乘着马车,在远方的直道上围观。 大家都兴致勃勃的准备要os一回史家的角色。 倒是,此刻坐在亭里的屋舍之中,穿着朝服的主父偃,显得颇为紧张。 自从蒯通之后,纵横家士子几乎不再出现在人们的眼前。 以至于,如今诸子百家复起,连沉寂已久的杂家都有复苏和崛起之势的今天。 他和他的纵横学派,却依然默默无闻。 全天下学习纵横术的文人士大夫加起来,可能不过百人之数。 其中,大部分活跃在齐鲁一带。 但,作为齐人,主父偃有过很深很深的亲身经历。 那些围绕在他的马车后面,在他的身后,侮辱、挑衅和谩骂的声音,他至今依然记得很清楚。 “主父偃,十八岁,学纵横,长短不能合,大小不能制!”他在心里念着这句当年临淄的孩童们在他屁股后面嘲笑他的话。 他内心的火焰熊熊燃烧起来。 主父偃当然知道,这些话,哪里是孩子能想出来的吗? 分明就是儒家的士子和士大夫在背后搞鬼。 他们要对每一个异己赶尽杀绝,尽力打击和****所有的不同意见者。 将自己的对手,从肉体到精神、灵魂全部抹杀! 而且,那些胆怯鬼还是欺软怕硬。 他们不敢去跟齐国王宫和地方上的候国中的黄老派贵族和官员硬刚,只敢私底下用着这些下三滥的手段来对付像他的这样的纵横派传人,或者杂家子弟、法家士子。 “总有一天,吾当回到临淄,乘坐安车驷马,手持天子御剑,,口传天命,脚踏五行,将尔等统统揪出来!”主父偃在心里发誓,一定要做到这样点。 这也是很多纵横派学者必定具备的特征。 作为纵横之术的传人,他们的自尊心极强,而且非常敏感。 一旦发达,必然会去报复那些曾经羞辱和****过他的人。 而现在,主父偃知道,今天这次奉命与匈奴人的接触和谈判,将决定了他这一生的成就。 是要九鼎食,还是默默无闻,就看着一遭的了!(未完待续。)要离刺荆轲的我要做皇帝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