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千一百五十七节 合纵(3) (第3/3页)
这也是士大夫文人的通病了。 这个世界上,可不止名家喜欢辩论。 事实上诸子百家,人人爱辩论。 真理越辩越明嘛。 自子夏先生之后,士大夫们聚在一起,倘若不是志同道合之人,肯定免不了要上辩论台走一遭。 当年的白马非马之论,就是这种爱好和喜好的巅峰表现。 而除了白马之辩外,历史上诸子百家之间,知名的辩论,不止发生过一次。 譬如当年农家创始人许行先生与孟子之间的那场辩论,就对整个儒家产生了深远影响。 最明显的,莫过于,儒家从此学会了精神胜利法不管别人信不信,孟子自己宣布了自己的胜利,贬斥许行为‘南蛮鴂舌之人,作先王之道……’ 但…… 这种方法或许可以在后世蒙混过关,但在现在不行! 因为许行先生自己写的《神农书》以及其弟子门徒留下的著作都很好的证明了当年的辩论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况且,还有一个更清楚的证明那场辩论后,孟子的许多弟子门徒,弃儒从农…… 所以思孟学派至今耿耿于怀,坚持当年孟子是赢了的。 这就成为了一个公案。 至于此番,即将召开的石渠阁会议,主舞台肯定是要留给诸子百家辩论的。 有没有理?有没有用?是否符合公序良俗,先王之道? 一切,辩论台上见分晓。 所以,其实,朱文觉得,在那之前,先热身一下,也是不错。 而那位谷梁学派的巨头,似乎也正有此意比嘴炮?谁怕谁?辩就辩呗! 倘若同门之中都不能取胜,那又如何去在石渠阁上直面墨家、法家、黄老学这样的强敌? 所以,他拱手作揖,道:“既如此,朱公请随我来……” ………………………………………… 而与此同时,在邯郸城内的一个别院之中。 年已七十的韩诗派掌门人兼创始人韩婴,却在招待一位远道而来的客人。 客人姓伍,非常年轻,大约只有三十岁,穿着白狐裘做的外套,脚上一双黝黑色的皮靴非常惹人眼。 “晚辈尝读长者大作,常常爱不释手,今日有幸得见长者,实在是三生有幸……”伍姓青年恭身拜道。 韩婴听了却是笑而不语。 这些年来,捧着他闲暇是写的几篇文章,编辑出版,成为《韩子杂谈》一书者,而从天下各地蜂拥而来,想要跟他套近乎的人,数都数不过来。 因为…… 其实,真正接近天子的人,都知道,当今天子,真正喜欢和赞许他韩婴的不是他的那部洋洋洒洒数十万万字的《诗经集解》。 而是,不过数篇故事,总共不过两三万字,十来页的《韩子杂谈》。 与相较于学术性和思想性更浓厚的《诗经集解》相比《韩子杂谈》不仅仅字数少,而且行文随意,有些类似小说家言。 其故事,天马行空,甚至可能是子虚乌有。 韩婴当年写这些故事,其实只是教育门下弟子,寓教于乐。 但那成想,本来是娱乐自己和教育门徒的故事,吸引了今上的注意,甚至非常得今上喜爱。 今上屡次遣使来此,只为一件事情催更! 韩婴就曾经亲口听到了来访的天使对他转达的天子口诏:朕将以先生故事、文章,为朕子嗣之书,为诸子教化之蒙也! 这是迄今为止,韩婴所知的,当今天子第一次对人说起了自己对皇子们的教育计划。 自己的文章和故事,能够成为皇室教育的一部分。 这让韩婴很爽。 但随之而来的贵戚和贵人的烦扰,又让他不胜其烦。 但却又没有办法。 譬如眼前此人。 他来自安东,拿着的是朝鲜君刘明的亲笔拜帖。 不见都不行! …………………… 注1:赵国是飞廉之后,在好基友七月的《春秋我控姐》,哦不,春秋我为王里,有详细描述,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真的很好看! 注2:往税,在汉代是一种贵族送终时的礼金方式,相当于我们今天去别人的葬礼上给的随礼。 注3:当年传说是惠帝捉奸,捉到了吕后跟申食其那啥,所以吕后根本不敢插手这个事情…… ps:推荐一本书《三国之超级召唤系统》(未完待续。)要离刺荆轲的我要做皇帝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