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千零一节 资本、权贵与学派 (第2/4页)
来,功勋卓著,足可名载青史,永为后人祭祀。 但,可惜,跟大多数英雄一样。 时光,总会毫不留情的将他们推向死亡。 梅绢今年已经将近八十岁了! 这个当年率军与吴苪一起反秦,与刘邦在蓝田并肩作战的越人英雄,已经不可避免的陷入了迟暮。 他在给刘彻的乞骸骨诏书中说:老臣近来神昏眼花,视物模糊,尤不能常坐久视……且夫游子悲故乡,臣近来常常思念横浦之田园,愿乞骸骨,以归故里! 刘彻自然不能阻止一个思念家乡的老臣,希望回归故里,与先祖同在的愿望。 所以,他已经批准了梅绢告老归乡。 同时,还下诏,更封梅绢为梅候,横浦更为梅关,台岭为梅岭,其水为梅水,其溪为梅溪。 这是汉室天子对一个大臣前所未有的嘉奖和厚遇。 以其封地、山水和关塞,尽为臣姓而名之。 哪怕是萧何曹参,也没有这样的待遇! 但,梅绢值得这样的厚赏。 所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梅绢,在刘彻看来,就是这样的人物。 他在世之时,仿佛默默无闻。 但,却为汉家,守住和保住了进出三越,控制和影响三越的关塞。 善战者,无赫赫之功。 三越始终没能真正割据,并且受到中国控制,这就是梅绢功勋的最大证明! 梅绢既去,那么接任者就很重要了。 这个人必须能继承梅绢的位置,继续推进南越王国与中国的同化。 同时他还得镇得住场子。 让南越君臣心服。 这样的人,现在的天下很少。 “要是刘敬还活着就好了……”刘彻也不得不感慨一声。 若刘敬在,以他对南越君臣和南越国政的了解,确实是可以接班。 哪怕陆贾还活着,刘彻也不必如此头疼。 没办法,南越的事情,好不容易上了正规。 刘彻可不希望冒出一个二货,将它搞砸了。 选来选去,最终,刘彻选择了江都国丞相袁盎。 只是,袁盎愿不愿意去南越国? 这还真是个未知数。 讲道理的话,袁盎曾经官至太仆,列为九卿。 现在被踢去江都,已经算是贬嫡了。 再外放南越…… 戎狄是膺,荆舒是惩! 再往外推,那就是厌弃和嫌烦了。 向来爱惜名声的袁盎能不能接受? 这可是个大问题。 但,刘彻也管不了这么多了。 当即就下令,道:“朕意以江都王相盎为南越王太孙太傅,兼任南越国监国大使,赐节杖印绶!” 袁盎要是不去,正好周亚夫现在在齐鲁,让周亚夫去做袁盎的工作好了。 比起南越之事。 长安的问题,显然更加迫切。 跟梅绢一样,内史田叔公,也终于撑不下去了。 今年以来,田叔在内史衙门视政的时间,加起来也才半个月。 便是太学那边,其实,田叔也不怎么管事了。 毕竟,他年纪太大了。 不过,田叔能帮刘彻拖到今天,已经是大功告成了。 今天,昔日曾经庞大的内史衙门,已经被分裂为四个互不统属的衙门。 他们分别掌管长安、关东、关西,以及即将被划归为关中的新安等八县。 他们现在所欠缺的,实际上,只是一个名称而已。 但,这不是今天要讨论的内容。 假如刘彻想要他们现在就脱离内史,很简单,一个诏书就可以了。 但,肢解内史容易。 内史衙门分裂为四个部分后,四个互不统属的衙门之间的协调以及治安联防问题,却立刻就凸显出来了。 以前内史在的时候,关中人犯罪,不管逃到哪里,除非背景通天,逃出关外,否则,插翅也难飞。 但现在,四个互不统属的官衙,彼此内部虽然干事很积极。 但,对其他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