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九百七十八节 准备战争(1) (第2/3页)
就是手持宝贝,拜见长辈。 是晚辈,尤其是新妇,拜见公婆和舅姑时的礼仪。 既然是礼,那就需要礼品。 而枣、栗,就是贽礼所执的宝贝。 除此之外,枣还是一种重要的调味品的必要原料。 众所周知,中国自古缺糖。 任何甜味的甜品,都会引发卿大夫贵族的追捧。 而战国时期最佳的甜点,贵族们餐后必备的甜品‘糗’,就是米麦煮熟加入枣类制成的甜点。 所以,礼记说:枣栗贻蜜以甘之。 到了汉室,枣类的地位,在数十年的历史演化和人为推动下,越发的高涨起来。 这也是刘彻自己不信有什么长生不老药,所以压根不关注这些八卦所造成的盲区。 实际上,自秦始皇开始,枣,就跟神仙,就跟长生不死,有了密切联系。 历史上的汉家巨骗,带起了方士术士进献长生不死药或者长生不死术的那位李少君,就曾经忽悠武帝说:臣尝游海上,见安期生,安期生食臣枣,大如瓜。安期生仙者,通蓬莱中,合则见人,不合则隐。 连仙人也爱吃枣,也能被枣收买! 至于在民间…… 托方士术士们几十年持之不懈的带节奏的功劳。 枣在地方,在此时,就已经神化了。 此时,天下的士大夫贵族和诸侯王的铜镜铭文,用的最多的就是:尚方做镜真大好,上有仙人不知老。渴饮甘泉饥食枣,浮游天下翱四海…… 一群被忽悠的列侯公卿,富商地主,天天吃枣。 结果就是纷纷拉稀。 但,这反而助长了贵族士大夫和富商地主们对枣的追捧。 纷纷以为继续吃下去,自己就能辟谷了…… 另外,传统的经典和著作之中,尤其是儒家的经典著作里,枣的地位很高。 左传说:桃弧棘矢,以除其灾。 在春秋之时,桃木和枣树的荆棘,就被视为辟邪之物。 方士术士神棍们,驱邪和驱鬼,就经常用桃木为弓,枣棘为矢。 在普罗大众眼里,吃枣,不仅仅能与仙人靠拢说不定就能成仙,还能辟邪。 于是,枣在两汉,就具备了特殊的经济地位。 以至于在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一个故事。 依然是司马相如的好基友王吉担当主演。 这个故事的名字,就叫做东家有树,王阳妇去,东家枣完,去妇复还。 为了一株枣树,传说中能点石成金,排场阔气的王吉,竟然产生了妒忌!这妒忌情绪居然严重到了要休妻,以休妻为要挟,逼迫自己的邻居砍树!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假如穿越到西汉,想要发财,最佳途径,就是种枣树! 史记。货殖列传中记载,拥有一千株枣树的山林主,财富堪比‘千乘之家’。 所以,刘彻在一年前,知道卖枣居然能卖出这么大一片天地后,就将种枣树,定为了上林苑的战略。 直到今天,整个上林苑,拥有了挂果枣树近万株,幼苗数万株! 加上鹿皮、牛羊的养殖和租赁。 今天的上林苑,靠种树和养殖,岁入数万万! 于是,民不益赋,而天下用饶,变成了现实! 而今年的枣果收成,尤为重要。 刘彻需要这样一笔可观的稳定收入,来充实自己的国库,来犒赏和激励军队。 若没有这笔收入,刘彻很可能不得不增加上林苑的假田租税。 而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笔可以预期,同时非常稳定的收入。 哪怕现在要策划一场规模空前,甚至可以说是史无前例的大战。 刘彻也不用加税。 打仗不加税,这在中国是很重要。 假如,战争需要加税,那么,负担被加重的农民,就不会那么支持战争了。 而倘若不需要加税? 那普罗大众,对于战争的看法,当然是支持! 当然,也不是说,卖枣的收益,就能支撑一场如此规模的战争。 实际上,上林苑今年的枣子,能卖个几千万钱,刘彻就要笑死了。 但,正是因为有了这稳定的可靠的几千万收入,使得刘彻和汉家的国库,有底气,使劲的花钱! 一年,几千万,十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