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九百三十九节 强大的借口 (第2/3页)
,范宣子有曰:在尧为陶唐氏,在夏为御龙氏,在商为豕韦氏,在周为唐杜氏,至晋为范氏卿,处则为刘氏!”周亚夫恭身说道:“此天下之所公认,万民之所瞩目也!” “为陛下社稷及先祖计,陛下当收大夏,以为中国之疆,以此崇先王之教,敬祖宗之神灵也!” “且夫,秦始皇勒石在前,以陛下之神圣圣明,岂能落于秦始皇帝之后?” “若大夏不能收复,其国土与人民不能臣服,臣等恐天下人心浮动,以为陛下不能敬天法祖,又不如秦始皇帝多矣!” 刘彻听得目瞪口呆,甚至有些跟不上周亚夫和公孙昆邪的思路。 这浓浓的帝国主义范和厚厚的‘你说了不算,哥说了才算的’列强嘴脸,真让刘彻有些熟悉而陌生。 这种东方式的帝国主义思维与西方那种简单粗暴的就是要抢钱抢粮有些不同。 但实际上,都是相同的。 你看,他们的借口找的多好啊! 因为刘氏天子源自有虞氏的陶唐氏,为尧之夏侯。 所以,那什么大夏,不管你是不是诸夏的,你叫大夏,就一定要征服你,不然我们就上对不起祖宗神明,下获罪百姓! 更别说,人家引经据典,多番考证你一定跟老刘家有关系,夏之社稷,必为刘氏之土! 不跪下来唱征服,就一定要打的你唱征服。 周亚夫和公孙昆邪的潜台词,虽然没有这么说。 但实际上操作时,却肯定会这么做。 但,有一个问题,刘彻还是没弄明白。 那南越和闽越,在谱系和血缘、文化上比起那个不知道在哪里的大夏可更亲也更近。 为什么,从来没有人像周亚夫和公孙昆邪这样神圣而严肃,如同在太庙中告祭祖宗神明一般的告知刘彻陛下,您一定要收大夏之土地人民?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app爱读小说阅读最新章节。 还好,公孙昆邪毕竟最近勤修‘马屁神功’,一看刘彻的模样,就知道怎么回事。 于是无奈,他只好解释道:“陛下,太宗孝文皇帝六年,有大夏难民自西而来,太宗皇帝亲抚之,叹曰:果吾之遗民也!乃析陇西郡抱罕县之南,为大夏县,为其难民之所!” “此难民之容貌,皆多髯须而美,乃陶唐氏之标志也!” 等等! 刘彻听到这里,唆的一下站了起来。 他想起来了,他即位后,还特意命人去寻找所谓的大夏难民后代来到长安看了看。 本来以为是希腊人。 结果却发现是塞人,也就是所谓元首所谓的雅利安人与汉人的混血。 所以,刘彻也就没兴趣了。 雅利安蛮子有啥好看的? 还是黑发褐目,在后世已经绝迹欧罗巴世界的希腊和罗马人种比较好看,雅利安人,元首喜欢就喜欢呗。 但,什么时候,汉朝也喜欢找个雅利安人自嗨了? 但…… 假如果真是这样,那就讲得通一些刘彻以前对历史的困惑了。 博望侯张骞凿空西域,功绩冠著青史。 但是,你猜猜看,张骞的棺盖定论是什么:博望杖节,收功大夏! 而张骞发现的其他地区和其他国家的名字,统统不在他的盖棺定论评价中出现。 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汉室君臣一致认为,西域所有王国,包括后来成为汉朝盟友的乌孙以及敌人的大宛,还有远方未知的康居、条支、安息等强国加起来,也没有大夏的发现重要。 而棺盖定论,在汉室是神圣而严肃,评价一个人一生功过的公正评价。 由皇帝和群臣共同议定,然后赐给臣子,要刻在他的棺椁和陪葬的书简之上的。 而在实际上,也是如此。 史记记载,汉朝君臣,一听大夏的名字,就跟打了鸡血一样。 史记。西南夷列传记载:张骞盛言:大夏在汉西南,慕中国,患匈奴隔其道路,诚通蜀,身毒国道便近,有利无害。 于是天子命王然于、柏始昌、吕越人等出关西使,指求身毒国。 因为张骞一句话,汉家王朝将注意力移向西南,开始了轰轰烈烈的西南夷大开发,差一点就打通了前往印度的陆上交通。 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 只为了联系大夏,武帝朝花费了无数人力物力,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