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898章 (第2/2页)
西安宁稳定,做些事情,不知卢先生可愿意帮忙?” 卢政惊讶。 他没想到,李超居然点他做这营州刺史,虽然只是个临时的。 惊喜之余,又不由的有几分得意。就算李超再有本事又如何,这辽西,还得是他卢政,得他们这些地头蛇。 辽西这地方说大不大,但说小其实也不算小,辽西走廊土地还算不错的。隋末时,曾设立过好几个郡。 不过李超来了之后,把辽西之地都设为营州。 整个辽西,都归营州。 营州下设三个县,宁远、柳城、广宁三县。 辽西人口不算多,主要还是集中在柳城一带,不过一州之地就一个县,也太过了。地方是好地,只要以后移民过来,这里还是能够发展起来的,先弄三个县的框架也不算多。 任命了卢政为检校营州刺史,然后又选了三个辽西的地头蛇出任三个县县令。不过营州的长史、司马和列曹参军事,以及三县的县丞、主簿这些职务,李超却没用地头蛇,反而是任命了自己的部下。 “卢使君。”李超笑着对卢政道,“眼下官军新复辽西,还要防着辽东高句丽贼反扑,因此备战是第一要务。卢使君上任第一件事,帮五万官军筹措粮饷,这事没问题吧?” 卢政刚当上了刺史,还是有点小得意兴奋的。 五万大军的粮草,确实是个问题,不过他还是点头答应了。 上任第一件事情,肯定得办好了,也算是投桃报李,双方良好合作的开始。 “几位县令一起配合,作好这次筹粮之事。” 一番场面话之后,这第一次见面也算是结束了。 李超给他们两个任务,一是筹集军粮,第二就是恢复几个衙门运转。这两个任务其实是一个任务,衙门不恢复运转,自然也没法筹粮。 “为什么任命这卢政为刺史?” 平阳有些不太理解,她对卢政没什么好眼色,在高句丽人手下还过这么好,这人绝不是什么忠良之人。 李超也不喜欢卢政,但不是因为他以前在高句丽人手下相处很好。那种事情,其实算不得什么,尤其是在乱世之时,那些世家大族有哪个倒下了,他们都是墙头草。 谁强就依附谁,反正谁统治,他们也一样掌握地方。 李超不喜欢卢政,仅是因为这人名声不好。他知道卢政私底下从事着奴隶贩卖生意,这人可不仅是贩卖什么外族奴隶到中原,而是什么生意都做,他一直向突厥、高句丽,甚至是契丹、百济、新罗、东瀛等贩卖奴隶,贩卖的奴隶中就有许多中原的汉人。 年少无依的孤儿,被他大量买来卖往那些外族。 卢政做过的缺德事还多着呢。 卢家还是辽西最大的地主,有最大的商队。 “你知道,还让他当刺史?” 李超笑笑,“暂时用他罢了,眼下我们刚收复辽西,高句丽人随时可能反扑过来。我们还急需粮草,而卢家在辽西既有势力,又有钱粮,先让他做这个刺史,就是利用下他先,把我们要办的事情先办了。” 顺便呢,还有借用卢氏等豪强的声势,把这地方上的秩序先恢复。 至于以后早晚肯定还是要换人,但不妨碍先用下他们。 “朝廷此时只怕已经知道我们收复辽西了,肯定很高兴!” “收复辽西,当然是好事。” “那你什么时候回朝?”李秀宁问。 李超毕竟是尚书令呢,这次出征,也是因为突厥与高句丽突然联手来犯。 “一时半会是回不去了。”李超无所谓的笑道。皇帝让他出来,并不是真正的无人可统兵。他不来,李绩、尉迟恭两个也能应对,派援兵就行,并不缺统兵之将。 皇帝让他出来,还是因为新法之争。 只要朝廷一时还不能转换舆论方向,那么他就一时还不能回去。不过李超倒也无所谓,出外就出外吧。 “你真的不回去了?” “嗯。” “就留在营州?” “留营州也没什么不好的,正好练练兵,顺便在这里试行我的新法。” 人口普查,清量田地,推行两税,建学校、粮仓,吏员考试,设立边市,征收关税、商税等等。 要做的事情很多,但肯定是要侵犯那些辽西豪强们现有的利益的。 平阳轻笑一声,“你好坏,一边在算计着他们,却又还要让他们帮着数钱呢。” “其实也说不上算计,如果他们识时务肯配合的话,长远来看,他们其实并不会有什么损失,相反,还能获得更多。就看他们有没有这个远见了!”木子蓝色的唐朝好地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