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六十五章 张弓逐鹿怨憎会 为兄请罪爱别离(中)  (第2/2页)
南阳不战而降,魏讽图谋腹心,看上去曹家已是必死之势。    可是他们步调不统一,被曹操逐个击破,以斩杨修用杨阜为试探手段,震住蛰伏陇西四世三公的望族杨家。    随后迅速掉头舍汉中而南进,大破关羽。    等到关羽败退,一直处于观望态势的东吴这才动手,一股气收了荆州。    陆浑戎,魏讽势力失去强援,随即纷纷瓦解。    而今魏王行险主动求变,敲山震虎,也是异曲同工。    诸多潜藏的势力有的会因为畏惧收起锋芒,有的可能受不了刺激提前发动,有的暂坐壁上观,只看第一波博弈的结果。    四夷院的那些游方僧人看上去都是向佛修道的居士,但其实很多人都有着超然的俗家身份。    把他们绑在身边,有一些势力也难免投鼠忌器。    北平之北,陇西以西,虽通王化,亦是诸族羁縻之地,    源氏,长孙,平城诸藩,要保其根本,也是无法完全忽视这些部族的诉求。    既然是参与郊祭,总要选择一些身份高贵,来历可靠的人。    任城王与小龙王根据四夷院的名单作一番筛选,略作计议,    高昌国马义舒王子,吐谷浑慕容圣婴王子,智大路王子,柳心舞,杨洌,宇文本柕均榜上有名。    而如伽耶这等弹丸小国,或者盘古国这类远荒之地均被排除,无上不灭二僧也因为狙击刘赢一事不在邀请之列。    番邦观礼者需要少而精,有针对性,才能达到预期的战略目的。    唯一让二人起了些争议的,便是萧衍一行人。    诸夷对大魏,就像林邑之于齐,那是纳贡称藩的臣属关系。    但南齐则不同,虽然魏人以岛夷称南国,但宋齐承晋而生,自居正统。    四夷藩属,有的向大魏称藩,有的像南朝称藩,更有甚者两面下注,以谋太平,比如海外倭国就曾向南北两朝遣使。    因此任城王始终认为,南北两朝的敌对是华夏正统之争,魏胜在国强,齐胜在根正,大魏国祭均以宋王刘昶代替南宾,从不另召使节。    但是小龙王则以萧衍与齐王不睦,是可以争取的队友为由据理力争。    二人争得面红耳赤,最后同时想到了庆云,四只眼睛一起望来,庆云想不说两句怕是也不成。    这种祭祀仪轨,他一个毛头小子懂什么呀?    于是只能按照自己的理解讷讷答道,    “我觉得如此去请萧兄弟,怕是他本人也并不愿出席。    现在南朝忽律已经盯上了萧竟陵,我们的防卫都已撤去,故纸庙的处境并不如何乐观。    此时若是只调萧衍,他万万不可能舍萧竟陵而去。    但是我们可以尝试通过比丘尼统邀请萧竟陵。    他现在的身份不过是一届比丘,参加郊祭根本不会引起注意。    如果我们不需要打南朝的牌,此事可以秘而不宣。    但是一旦需要用到南朝牌进行博弈时,萧竟陵的意义远远大于萧衍,毕竟他比当今齐王更有资格继承大统。    而且萧竟陵随我们走在一起,安全性至少是有保障的,远比他们目前面临的局面好些。    如能晓以利害,萧衍等人应该也不会反对才是。”    任城王一拍大腿,赞道,    “小龙王,你交得这个小兄弟本王着实喜欢。    若是庆小友有意出仕魏国,孤可以保小友一个大好前程。”    庆云急忙推辞道,    “我与大哥相识与江湖。    江湖事,江湖了。    若入了朝堂,反倒不存粹了。”    三人相视而笑,英雄终究惜英雄,    心有戚戚,无需多言。扫叶僧的兰若蝉声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