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106 公公婆婆疯了  (第2/2页)
谓的“狗过年,猪过寒”,意思就是说狗汪汪的咬了一年辛苦了,过年也得享受享受。    而猪也有节日,寒食节是猪的节日。    不过据观察,这有点忽悠猪,因为清明的时候,根本就没有猪的福利,跟平常日子毫无区别。    狗是忠臣,必须要以诚相待,答应你过年的福利必不可少,那就是可以吃一顿水饺。    在这个物资匮乏的年代,那些穷到过不起年的人家,可能都没有白面包一顿水饺。    即使包了水饺的,大人孩子的都不能放开肚子吃。    再分几个给狗,确实是过年的福利了。    但是跟人一样,也不够你放开肚子吃的。    于是把几个水饺用煎饼包起来,想让狗把水饺当个下饭菜。    咬咬从不买账。    总是把煎饼扒开,只吃水饺。    所谓有肉不理咸菜,咬咬这属于有水饺不理煎饼。    等所有过年的程序都做完,菜也炒好了,家里的女人这才起来,吃现成的,擎等着享受了。    现在大约下半夜两三点钟了吧,一家七口人,偕同咬咬,端着水饺和炒好的菜,去爷爷奶奶那里。    二叔三叔一家也是端着水饺和菜。    担架组老英雄也炒了好几个菜。    因为今年猪肉充足,菜里的大肉片子占比很大。    虼蚤奶奶早就笑吟吟地盘腿坐在炕头上了。    年夜饭开始。    一桌是围不下的,大人一桌在炕上,孩子一桌在炕前。    今年生了炉子,炕前也燥热得很。    十三个孩子加八个大人,两桌,满满的一屋子。    作为嫡长孙,未来的一家之主,大仓有幸被允许坐到炕上这一桌。    炕上这一桌的好处是可以相对从容的吃。    因为炕下这一桌,孩子们围上去,盘子瞬间见底。    而且有几位年龄小点的,已经到了不用筷子的境界,直接下手抓。    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去了一趟关东,家人们发现,老英雄今年过年的精神头格外足。    证据就是整个人神采飞扬,说话的音量够大,听起来底气十足的样子。    喝酒就更豪爽了,一口一盅。    俩儿子和替头儿子陪着,一口一盅,没一会儿真假三个儿子就脸红脖子粗,醉一半儿了。    嫡长孙还没娶妻,算孩子,可自由发挥。    眼看着炕前那一桌好像吃饱了,因为大部分离开了饭桌,进入到捉对厮杀的阶段。    炕上大人们的耳朵都给震得嗡嗡的。    二叔叫道:“都吃饱了是吧,吃饱了开始给爷爷奶奶拜年!”    于是一片欢呼,把桌子撤了,炕前跪下一大片。    都在欢呼着:“爷爷奶奶过年过得好哇……”    一边磕头欢呼,一边满脸欣喜,眼巴巴瞅着爷爷奶奶,等着分糖。    老规矩,基本就是数糖,每人两块。    赶上年景好,可能还会三块。    有这几块糖垫底,这些孩子开始出去挨家挨户拜年。    等到拜完年回来,都会互相攀比,看看谁兜里的糖多?    让孩子们怎么也想不到的是,奶奶居然不分糖了。    而是从被窝后边扯出一个大袋子,往炕前一放,随便抓。    哇一声喊叫,瞬间鸡飞狗跳。    只剩空袋子了。    大仓娘和二叔三叔二婶三婶想阻拦都来不及。    “娘,你让他们都抢了,再来拜年的孩子你给什么?”大仓娘不禁埋怨婆婆。爱读小说app阅读完整内容    奶奶很装逼的,从被窝后边又扯出一袋子:“这是给来拜年的准备的。”    二叔他们不禁惊叹:“这得花多少钱啊,怎么买这么多糖?”    老英雄老早就含笑不语了。    这时候再也忍不住,大手一挥:“买几块糖能花多少钱,咱有钱。”    儿子儿媳们就像不认识公婆一样瞪大了眼睛。    难道去了一趟关东,刺激着脑子了?    还是喝醉了?    老头把手伸进袄兜里,再拿出来的时候,手里是一摞崭新的五元大票。    “爷爷要发压岁钱了,每人五块!”    哎哟!    儿子儿媳们浑身一震,感觉炕都晃悠了一下子。    虼蚤奶奶不甘示弱,把手伸进大襟褂子里面,也掏出一摞崭新的五元大票。    “奶奶也发压岁钱,每人五块!”    儿子儿媳们想晕过去。    这世界太疯狂——不,俩老家伙疯了吗?公子尚德的那年1981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