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30章 阎应元  (第2/2页)
 李胜兴奋的追问道。    “咦,大人怎么知道?不过小儿已不是江阴典吏,数日前朝廷下令,调小儿任广东英德县主簿。”    老妇人一脸疑惑的看着李胜,不知道他是如何知道自己儿子的。    “哈哈,还真是他,大娘,他现在醒了吗?”    说着又看向王得仁,后者立马会意。    “回侯爷,军医看过了,阎应元伤的不重,没什么大碍。”    “醒过一阵又睡了过去,老夫人这就去把他叫醒。”    老妇人一听王得仁叫李胜侯爷,眼睛睁的更大了。    “不用,不用,让他歇息吧,既然身子有伤,就先不要下船了,王得仁,让军医多给他开些滋补之物。”    李胜有些兴奋,没想到这一趟南下之行还有意外的收获。    江阴八十一日,这在历史书上是有过记载的,其中的传奇人物就有这个江阴典吏阎应元。    面对几十万清军,死守江阴八十一日,让清军在江阴损失惨重。    其中阵亡三王十八将,清兵七万五千人,应该算得上清军入关后输的最惨的了。    八十日带发效忠    表太祖十七朝人物    十万人同心死义    留大明三百里江山!    不可谓不壮烈!    从这也能看出阎应元的军事才能不低,典吏,比芝麻还小的官,在县衙之中都不入流,却能在历史上留下这么浓烈的一笔。    虽然不知道他为何会出现在这里,但是李胜决定了,必须留下他在山东做事,有志之士,不能埋没了。    崇祯十六年五月十五    李胜骑在马上,望着不远处的镇海堡城墙,感叹道,这一走,又是一个来月了啊。    “侯爷,您还是把下官放回去吧,没有朝廷之命,下官擅自来到山东已经是坏了朝廷律法了。”    在李胜身旁,阎应元忧心忡忡的说着,这一路上,阎应元不止一次的请求放他南下,李胜一直都没有应允。    阎应元为什么在金陵附近,李胜也了解了大概,阎应元升任主簿以后,要去金陵户部复命,然后再前往英德,谁知道半路遇到了水匪。    幸好遇到了王得仁。    加上阎应元的母亲身体不是很好,他又非常孝顺,不愿母亲吃苦,李胜就算放他南下,他也不好走。    “皕哼,都到了镇海堡,不如先进去看看再说吧。”    对于阎应元的执着,李胜着实有些无奈,好话说尽,他都不听,老是说什么律法不容。    看来得想一个办法,让朝廷重新给阎应元下一份任命。    听李胜如此说,阎应元看了看母亲乘坐的马车,只好点了点头。    城门外,李诚带着一众文武早早的过来迎候。    远远的,李胜还看到了山东巡抚邱祖德以及山东左布政使徐德升等人,就连许久未见的孙普,也站在了人群之中。    这么大规模的迎接,还属头一次啊。    不过李胜突然又觉着有些奇怪,徐德升等人本就在益都,来镇海堡还说的过去,可邱祖德不好好在济南待着,又无召见,他来干嘛?    李胜心中不由的升起一丝不祥的感觉。成风成雨不是你的我在明末有空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