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12章 真相揭开  (第1/2页)
    此时的苏府早就在苏辙的安排下,收拾好了一切。    原来,南园本就偏僻,离城外不远。    早在苏辙决心拥立赵忠实之时,他就安排墨门的能工巧匠挖掘了一条密道。    这密道从后院的废井直通城外。    此时,沈括就是受苏辙的指派提前送家眷出城,只要到了城外的城隍庙,自然有人保护。    所有人都没有说话,大家心知肚明。    可是就在这逃离的紧要关头,苏洵却不愿走。    莫愁急了:“爹爹,城内不安全。您不能留在这儿!”    苏洵道:“南园是我的家,我哪儿也不去!”    文姬劝道:“父亲,你若不走,三郎如何安心御敌?”    苏洵坚定地望着前方:“正因为三郎在城中,所以我才不能离开!”    沈括道:“叔父,叛军杀人不眨眼,三郎又分身乏术不能保护您的安全啊!时间紧迫,你赶紧跟我们走!”    苏洵道:“我父亲为保护眉州百姓,与叛军力战,精疲力竭而死。如今我儿也为了大宋江山而豁出性命。难道我这个做父亲的要贪生怕死?”    沈括苦劝:“叔父,眼下不是怕死不怕死。你们帮不上三郎的忙,那么就不要让他担忧。俗话说,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我们这叫保存实力,不叫贪生怕死。”    “我活了这一把年纪,就是死了也不亏。我苏家的男儿没有一个胆小怕事!”    苏洵催促道:“小郎君,这一屋子的女眷都交给你了。恳请你务必保护好她们的安全。”    “爹爹!”    莫愁还想劝说,可余下的话还没说出口,就被苏洵打断:“你们不必再劝!我要等在这里,等着三郎平安归来!”    苏洵如何不知他留下要面临的危险,只是他虽不能扛着刀剑上战场,但也有文人的风骨和气节——视死如归!    文姬知道不能再劝,而父亲留下又生死难料。    因此她打算把埋藏了多年的秘密告诉苏洵。    “父亲。”文姬把祥安推到了苏洵的面前,“有个秘密三郎一直没有告诉你。”    苏洵看着祥安,似乎预感到了什么。    知晓真相的莫愁也揪紧了一颗心。    “其实祥安就是阿姐的儿子。”    苏洵瞪大了眼睛:“你是说八娘的儿子?”    吃惊的不止苏洵,还有祥安自己。    他一直以为自己同莫愁姑姑一样,是被苏家收留的孤儿。    这时祥安才惊觉,明明他是祖翁收养的孙儿,为何喊舅舅为舅父,而非叔父。    莫愁眼中含泪:“没错爹爹,祥安就是八娘子的儿子。”    苏洵更加吃惊:“莫愁,就连你也知晓,为何你们都瞒着我一个人?”    文姬也垂泪:“刚开始,三郎是担心程家上门惹事。日子久了,三郎也不知该如何向您诉说真相了。”    这种时刻,苏洵根本无暇去询问更多内情,而是弓着身,双手颤抖着抚摸祥安的脸蛋:“三郎做得好!做得好!祥安一直在苏家被教养得很好,哪怕我去了下边,也能对夫人和八娘有个交代了。”    祥安流着泪,呼唤着:“祖翁······”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